纳米粒度电位仪是一种用于化学领域的分析仪器,主要用于测量纳米级和亚微米级固体颗粒、乳液的粒度分布以及Zeta电位。通过动态光散射(DLS)等技术,该仪器能够准确、快速地分析样品的粒径大小和分布,同时测定颗粒表面的Zeta电位,从而了解颗粒的稳定性和表面电荷情况。
纳米粒度电位仪利用动态光散射原理,通过测量散射光的强度和波动来推算颗粒的粒径大小和分布。当激光束照射到颗粒样品上时,颗粒会散射光,散射光的强度与颗粒的大小和数量有关。通过分析散射光的波动情况,可以得到颗粒的粒径分布信息。
1、样品准备
制备样品溶液:将待测样品溶解或悬浮在适当的介质(如水)中,确保样品均匀分布。
消除气泡和颗粒聚集:通过超声处理等方法去除溶液中的气泡和颗粒聚集现象,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。
2、启动仪器
开启电源:打开纳米粒度电位仪的电源,等待激光光源稳定,通常需要30分钟。
启动控制软件:开启电脑并运行仪器配套的控制软件,进行自检,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。
3、参数设置
选择测量模式:根据实验需求选择纳米粒度测量或Zeta电位测量模式。
调整测量参数:设置激光功率、检测角度、温度、离子强度等参数,确保与样品特性相匹配。
4、校准仪器
标准颗粒校准:使用已知粒径的标准颗粒对仪器进行校准,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。
5、样品测试
注入样品池:将准备好的样品溶液注入样品池中,避免产生气泡和污染。
开始测量:在控制软件中启动测量程序,观察数据稳定性并记录测量结果。
6、数据分析
数据处理:使用控制软件提供的分析工具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,生成粒径分布图和Zeta电位图。
结果解读:根据分析结果评估样品的特性和稳定性,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。
7、维护保养
清洁样品池:每次使用后彻d清洗样品池和相关部件,防止样品残留造成污染。
检查连接线:定期检查电源线和数据线是否松动或损坏,及时维修或更换。
环境控制:保持仪器工作环境干燥、清洁,避免灰尘和杂质进入仪器内部。